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文化中国
- 张村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12公里先行启
- 关于《湖南省森林公园条例(征求意见稿)》
- 盘点2014年10大景观设计网站
- 珍稀花木零距离探访岭南园林!天天学农“园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hebeihuaqiangkejifrp.com
地址:广东省平博·(PINNACLE)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张村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12公里先行启动区试开放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9-07 14:03:10
- 点击:
拥河发展不失为开拓城市发展空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在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张村河片区正在迎来发展新契机。
“七张村,八下庄,离流落落韩哥庄”,张村河作为崂山区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众多村落。紧跟着张村河片区更新的步伐,张村河被重新置于舞台中央和生态营城的宏大布局中,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对流域开展全域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改造,重塑城市格局和形态。
随着河道治理工程的加速推进,这条“母亲河”正迎来华丽蜕变。9月1日,张村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1.2公里先行启动区试开放,揭开“十里张川”美丽画卷的一角,亦让人对这片滨水新区的崛起充满期待。
这条河流是如何整治提升的?景观设计等方面有何特色?治水之外,又如何回归城市、服务市民?近日,记者采访了参与张村河景观设计的LDG兰斯凯普团队设计总监何深华。
记者:青岛有400多条河流,其中“城中河”也有数十条。与兰斯凯普团队以往参与过的河道景观设计相比,张村河的特色和价值体现在哪里?
何深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河流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既可以是城市环境、温度和气候的调节剂,还可以是滋养城市气质、打造人文城市的根本。
一个低效片区要实现新生,关键在于首先坚持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张村河作为贯穿崂山区中心的“城中河”,区位十分重要,商业、办公、文化、公共服务、住宅、产业等沿河两岸布局,这与以往单纯河道治理设计偏重生态或居住环境完全不同。在张村河片区更新建设中,前瞻性地提出了“河道景观提升先行,重塑城市格局和形态”的新思路,秉承着“以河融城,以河兴城”的理念,先行启动张村河景观提升,以此带动两岸生态空间价值提升,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资和产业在此落户,实现科产城景无界融合、有机更新。
记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世界范围内,许多城市的河流和市民建立了一种直接且亲密的关系,滨水区域成为城市中重要的休闲娱乐和文化场所。在治理张村河的过程中,通过哪些方式拉近河流和市民生活的距离?
何深华:说来也是一种缘分,十几年前,我们团队就参与了李村河中上游综合治理的景观设计,注重打造城市与人的互动空间,秉承“还水于民”“还景于民”的理念,沿河建设了河床花园、木栈道、休闲娱乐场所等,李村河如今成了青岛市民亲水乐活的新空间。
让市民与河流建立直接、亲密的关系,也是张村河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景观设计中,我们打破水、城、人的疏离,以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为切入点,以“水城一体”为目标,通过核心区大水面的建设,形成城市的核心滨水空间,为人们提供文化交流、商务会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的世界级活力水岸空间场所。设计中重点考虑以人为本,将人的活动引入景观,融入交流、亲水、游憩、运动健身等多种功能,并为居民及游客创造各种活动空间,如林荫步道、树阵休憩、节点活动,合理组织活动场地与步道。
张村河是典型的北方季节性河流,汛期集中在6月至9月,行洪时间很短暂,我们就开展河道防洪和景观一体化设计,将原先垂直岸线改造为草坡入水的自然生态岸线,将原先等宽的河道改造为蜿蜒多变的自然生态公园,允许部分滨水区域在汛期被短暂淹没,满足行洪断面要求。而在非汛期,人们可以进入河床花园区域游玩,中心水域、浅滩湿地与滨水步道、亲水平台、生态林地穿插交融,满足市民的亲水近水需求。
记者:河流往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源头,在居民与自然水系的长期磨合中,形成了地方性的空间形态、生活模式与文化品格。张村河承载着很多青岛人的记忆,在河道治理中,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城市蜕变、生活品质的关系,如何把文脉留下,把乡愁留下?
何深华:城市河流文化空间是城市中一种珍贵而特殊的空间资源,一定要珍惜并利用好。在前期实地勘查和调研中,我们十分注重挖掘河流的地域文化,增加设计的特色性和主题性,将两岸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完美结合,让人们“诗意栖居”的同时,还不忘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张村河流域的景观设计中,最让居民津津乐道的,是位于原李家下庄村委大院的5棵雪松被特意保留了下来,还被打造成了一处“记忆广场”。在过去,农村普遍有着“无树不成村”的说法,村口的大树,往往是村子的一张名片,它们见证了村子的繁荣和发展,承载了很多村民的美好回忆。前期做调研时,居民提议保留下这些雪松。探勘现场时,当我们站在树荫下看着河滩翩然起飞的白鹭,感受着习习河风,大家一致决定一定要在原址保留这几棵大树。设计师以“记忆”为切入点,利用成组团的五棵雪松为场地锚点,设计了一处平台广场,利用拆迁得来的旧石板简单铺设活动场地,还结合外侧挡土墙打造了“十里张川”文化墙。
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譬如,两岸村庄在拆迁时,遗留下很多红瓦、砖、磨盘、石块等独具当地特色的废弃材料。设计师结合科苑经五路桥下、地铁出口处的挡墙,利用钢丝网格,将回收的这些旧物做成了石笼挡墙,利用填充材料的肌理、颜色变化,构成崂山云海的抽象剪影。石笼墙内还镶嵌了互动屏,可以展示崂山及张村河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