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hebeihuaqiangkejifrp.com
地址:广东省平博·(PINNACLE)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髀设·秀|理想的医院用空间设计缓解医患矛盾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7:44
- 点击:
“髀设”是市政厅关注好设计和年轻人好想法的版块。髀设,即毕设(毕业设计)。学生的毕设往往是年轻人充分调研后提出的新鲜想法,是体现“初心”的作品。“毕设”虽然意味着完结,但“髀设”是连接改变的开始。
市政厅收集到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各有其打动人之处。最终,我们挑选出17个涉及不同城市空间和问题的作品,包括:老龄化、幼儿园、古村落、老菜场、老城区、工人新村、办公空间、共享社区、医院等等。我们也请不同的学者、专家和市民评委对这些作品做出评价。“髀设·秀”系列不是单纯展示毕设作品,而是展现年轻人思考、探索和理解城市问题的历程,从中看出年轻人独到的价值。
建筑系的学生通常要学习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从小规模的私人住宅、幼儿园,到大规模的博物馆、办公楼、体育馆等等。我们设计这些建筑的时候,都希望人们会喜欢这些地方,愿意停留在这些空间里。我本科的毕设,却选择了一种不那么受欢迎的建筑类型——医院。
医院是每个人都会去——或者说不得不去的地方。从情感上讲,来到医院的人不会觉得愉快:病人需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煎熬;家属也会因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而奔波忙碌;作为医务人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情绪也难免受影响。
很多疗养院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无论医院的外部环境,还是建筑的内部环境,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比如,病人大多愿意去阳光充足的房间。阳光充足的环境不仅有利于恢复健康,还会给患者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阴暗的环境可能让病人觉得不舒服。
建筑创造出来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的体验,有不少学者研究过建筑空间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人们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里,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居住建筑面向私人,人们在这里会有私密、放松、愉悦的感受;而对于开放的公共建筑而言,更多是让人感到安全可靠,人们可以在公共场所里停留、交谈、讨论等。
我们经常听到医患纠纷的事。我认为,纠纷之所以产生,和医院的空间体验或许也有关。如果医院里光线不充足,空间流线混乱,没有清晰的标牌,人们难以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可能会焦虑不安,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果,医院的环境能让人心平气和地交流,可能会产生更多相互理解和包容。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愿景中写道:“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疾病或羸弱。” 良好舒适的医院环境,可以通过分散病人或其家属的注意力,减低焦虑,对心理感受带来正面影响。
所以,我觉得医院建筑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用着方便、用着舒心,尽量减少人们的焦虑,能心情舒畅地在医院里工作和活动。带着这些愿望,我以观察者而不是患者的身份来到医院。
我们去了一所三甲医院,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医院的前广场停着满满的汽车,由于医院地处城市主干道旁,来往的车辆经常会引起交通堵塞,交通非常混乱,所以,病人一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就不那么舒畅了。而且入口处设置大片停车场,可能会有安全隐患问题,若突发火灾等事故,内部医院大楼的人恐怕难以及时逃生。
进入医院,第一感觉就是人多,到处都是人,眼前一片杂乱。原本就不甚宽敞的走廊因为人多而显得更加拥挤。室内光线不是很足,灯光颜色发白。每个人都显得急急忙忙,小的磕碰在所难免。人们的脸上鲜见笑容,空气中是紧张不安的。这些情形在较老的医院楼中很常见,当时的空间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在新扩建的医院用楼中,情况改观了不少。有些地方能明显感受到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地上有不同颜色的科室路线图,墙上也有科室分布图,都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当时,这家医院仍处于扩建改造中,由于城市扩张,医院的承载力已远远不够。所以,在医院建设之初,一定要为将来的发展划拨出预留用地。但是,医院只是在努力建楼,却没有解决停车及安全的问题。
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功能分区、流线分流等一系列工作。怎样让患者用着舒服?怎样让医务人员用着便利?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求,如何为未来的需求留一些灵活的空间?如何让医院的室内外环境更加舒适,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我的任务是,在大连的金州新区设计一个医疗中心。金州新区缺乏大型医疗机构,这个医疗中心将是一个综合性的诊疗中心,包括医疗、科研和保健等功能。除了满足所有的基本功能需求,我尝试了一些新的设计方法。
首先,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了人流拥堵的问题。医院住院部的一楼候梯厅,可以算是人最多的地方之一。这座楼从下到上垂直排列着各个科室护理单元,所有人都要通过电梯上上下下。电梯厅就成了人最多最堵的地方,严重干扰了其他人的活动。
尽管一个大候梯厅配置有八部电梯,但仍然不够用,因为总有电梯在维修,即使电梯分层经停,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因此我尝试将垂直的住院部水平分布,把一个垂直交通变为多个垂直交通。让护理单元水平相连,也提高了护理效率。比如,在下图中,深灰色部分为交通核,即电梯和楼梯的位置,两个交通核连接了上中下三层的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都配有一个护士站,而且护士站处向南直接开窗,使走廊能够采光,改善了住院环境和工作环境。
一般的医院建筑,房间排布需要尽量满足功能需求,因而出现了很多“黑房间”——就是没有窗户的房间。这些房间又大部分为医护工作者使用,长期处于这样封闭阴暗的空间里,心情可能不适。在我们调研的医院里,设置了一个采光井,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光线根本不能进入这么深的地方。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拉开各建筑之间的距离,设置医院的内部庭院。内部庭院不仅能为建筑提供充足的采光,避免“黑房间”,也能美化医院环境,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使用这些内部庭院。
我找到一个丹麦的医院案例——Vendsyseel医院,简洁的建筑围合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庭院,庭院和建筑连接起来,庭院里有精心设计的景观,除了树木花草,还有水池以及其他的活动设施,从而成为一处非常好的康复场所。
所以,设计庭院一举多得,可以达到我最初提出的“理想的医院”的目标。患者可以住在阳光充足的病房里,庭院将成为他们散步和聊天的场所,绿色的景观也会让患者心情舒畅,促进康复。对医务人员而言,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在庭院休息,或仅仅看看庭院,也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调研时,我们发现,实际建造中的医院鲜有绿地,而且很少会考虑周围环境。医院整体的医疗环境往往差强人意。绿地多是“见缝插针”,也许只为满足绿化率的指标要求。比如,被车辆挤到停车场角落的绿地,甚至在建筑入口转门上的假草皮。
在我的毕设中,除了建筑内部庭院,还在西南角设计了一个花园。因为,建筑南侧有一座山景公园,这座花园将与公园连接,而且住院部的病房也朝向山景公园。
从“理想的医院”到“现实的医院”,再到“设计的医院”。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设计不易。
前期调研非常重要。要自己去体会现场和空间。当我们想了解更多医院的情况时,医院对我们一直心存戒备。这也让我想到,现代人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某种程度上,这也与医院这种特殊的场所空间有关。也许,改善人之间的信任,可以先从空间入手,用好的空间体验让人们的心情舒畅些,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可能很多毕设中都带着理想化的成分。这一方面是学生对现实了解的不足,但另一方面,可能更接近设计的本质问题,一些在现实利益中被忽略的问题。所以,我相信,如果未来的医院里,出现病人和医生一起在医院花园里散步的场景,那个时候应该就不存在医患矛盾的问题了吧。
所有人都关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医院建筑本应是被格外重视的建筑物。20世纪的医院是按“病人的空间”来进行设计和建造的。这种建筑重视用仪器、药物来治疗患者的空间效果,而忽视了“治愈(Healing)环境”有促进患者健康的作用。最近以“患者为中心”“治愈环境”为概念的医院设计被广泛地讨论,相关的实践也在不断地增加。医院设计的根本是要知道患者有哪些行为和需求,这个毕设正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 上一篇:园林与景观设计
- 下一篇:最近高层频频来渝重庆将再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