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毕业啦】流光积厚 百花齐放——人文学院
- “自然就是答案”高峰研讨会于成都世园会举
- 浅析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几年的发
- 市场传东方园林苗联网上线 下午大幅拉升
- 讲座预告丨 “行动设计”系列论坛第一讲: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hebeihuaqiangkejifrp.com
地址:广东省平博·(PINNACLE)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自然就是答案”高峰研讨会于成都世园会举办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6-06 09:38:24
- 点击:
6月5日,由成都东部集团和三联人文城市联合举办的高峰研讨会“自然就是答案——在公园里,在城市中”于成都世园会主展馆举办。研讨会邀请了王凯、王笛、刘悦来、章明、曾仁臻、阮昕、李星宇、姜宇辉八位嘉宾,从城市、建筑、园林、艺术等不同领域的专业视角,探讨如何在快速发展的都市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城市的中心迈向新区,是许多大城市的发展路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成都将从“单核”向“双城”演进,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市域空间结构。过去的的城市架构为“两山夹一城”,“两山”即龙门山和龙泉山,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之后,城市架构将变为“一山(龙泉山)连两翼”,实现“千年之变”。
2020年,在龙泉山东侧,成都东部新区应运而生,定位明确,承载万千期待:它是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也是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东部新区成立四周年,着力打造的两大新城:空港新城和简州新城已经规模初现,五个重点片区国际空港经济区(东部新区片区)、未来医学城、未来科技城、天府奥体公园、简州新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连接成蔚为壮观的“公园城市”地图。
从小尺度的社区公园,到城市公园,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成为这两者的一种延伸。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主席莱昂纳多·卡皮塔尼奥说:“成都借助世园会的契机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公园,而且城市本身也一直在践行公园城市的理念,相信本次世园会将为世界展示一个公园城市的样本,同时也是一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样本”。
本次高峰研讨为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拓展了更多可能性,进一步丰富“公园城市”的精神内核。
研讨会的开场嘉宾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作为深耕城市规划领域多年的专家,他从超级城市与微观个体的关系出发,分享了“身处超级城市,如何实现公园自由?”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同个体的感受息息相关,在王凯看来,生态文明思想可以反映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预判上。从规划、建设、管理的角度,王凯认为,要让百姓寻找到满意的公园,从规划之初就需要考虑城市功能与生态建设的融合。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历史学家王笛,分享主题是“自然如何塑造城市公共生活?”王笛从成都平原的环境和生态状况谈起,分析了成都的河与水如何影响茶馆的数量。继而谈到城市更新带来的公共空间的演变,从农家乐到绿道,成都城市圈不断扩张,人们也在不断拓展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以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为基础,城市的边缘与中心被进一步界定。王笛对成都的城市扩张做了说明:“中心”即社区发展,体现人文的生态;“边缘”即公园城市,体现自然的生态。最后,王笛以成都性与国际性的平衡统一作为落点,提出成都的日常节奏极具包容性,这也是成都走向世界的核心动力。
从公共空间的视角继续延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悦来围绕社区这一公共空间展开分享,探讨了“一颗种子,展开‘折叠’的社区”。他分享了自己带领社区营造团队在新环境下完成零的突破,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尽管社区环境不同,但从一颗种子到一个花园,生态性的社区融入却有共性可以挖掘。从城市世界到花园营造,厚度是重要的标尺,立体的花园空间能够给予人们更多可挖掘的日常。
城市与自然如何实现互相促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章明分享了“在城市上建城市,在城市上造自然?”他从黄浦江周边景观改造的案例切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计如何影响居民生活。继而探讨对城市原有自然景观利用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城市的公共空间改造,需要在城市固有建筑基础上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当城市与自然能够实现一种相对平衡的共生,人在其中可以如何“寻乐”?作为精通建筑的艺术家,曾仁臻认为,人应当时常主动进入自然。他的分享主题为“从纸上园林到心中山水”,以成都的望江楼公园为引,展示了生活化、日常化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公园城市实现园林共享,即同时创造承载日常生活的风景与有人文意趣的风景。如何“读”园林?如何寻“乐”?答案是在自然中自由想象,与自然同乐。
讨论了“如何寻找心中园林”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展开了主题为“墙, 园林的理想”的讨论。阮昕从建筑最常见的要素“墙”着手,分析从古到今、从中到西的园林观如何发生跨越。在AI时代,技术成为园林构建的重要元素,“活”的园林对宜居性和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历史到未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变得复杂、多元,进而需要更多维度的解决方案。
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的资深专家给出了实际的建设性意见,在艺术层面,声音艺术家李星宇分享了如何借助感官发现自然中新的可能性:“用声音唤醒自然的灵魂。”作为鲸鱼马戏团主创和52HZ声音馆发起人,他先后带领团队深入亚马逊丛林、探入新疆多民族地区、加入大航海的声音捕捉旅程,实现了从人到自然,再从自然到人的循环。每个人都有去关注自然的可能性,即便没有高超的技术与出众的天赋。打开感官世界,人与自然的连接将会更加多元。
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是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宇辉,他从哲学家视角进入“Citywalk与互联城市的未来”这一话题。姜宇辉从现实体验谈起,谈到智能化与古典的碰撞,技术浪潮与虚拟世界,向日常景观快速移动,人类的身体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观如何作用于城市生活的个体。姜宇辉用开放性的哲理思辨,为研讨会画下句号,也为人与城市的无限可能开启了新的篇章。
整场高峰研讨会,引领大家到自然中寻找答案,从花园到公园,再到“公园城市”,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期盼从未停过。某种程度上,世园会是一个plus版的城市公园,可以是世界范围内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吸引各国的游人,带动整座城市的文旅产业,除了经济效益,城市影响力提升、因举办世园会所改善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持久性的获得。这或许对“自然就是答案”做的一个正面的、确实的回复。
6月到8月,三联人文城市与成都东部新区联合举办的“自然就是答案——在公园里,在城市中”系列活动将持续落地,以高峰论坛、工作坊、沙龙的形式,邀请城市、建筑、景观、博物等领域的大咖与新生力量,从各自领域的实践与创新,去探讨如何连接城市与自然,以及未来生活的可能性。这也是在4月到10月开幕的成都世园会期间,对世园会的精神内核及未来愿景所做的一种阐释。
原标题《“自然就是答案”高峰研讨会于成都世园会举办 在公园里,在城市中,寻找理想生活》